《绿肥红瘦背后的传奇才女:李清照的璀璨人生与显赫家世》客新策略
知否知否,应是绿肥红瘦——这阕流传千年的《如梦令》,在宋词鼎盛时期犹如一颗璀璨明珠,至今仍闪耀着夺目光彩。纵观整个宋代文坛,恐怕再难寻得如李清照这般将婉约与豪放完美融合的词人。这位被后世尊为千古第一才女的文学巨匠,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时代,以其惊世才华冲破性别桎梏,甚至敢于直言批评文坛泰斗。她曾犀利点评:柳永词作流于市井俚俗,苏轼诗赋不合音律规范,这般锋芒毕露的文学评论,足见其非凡胆识与艺术造诣。
这位旷世才女的显赫家世更令人惊叹。其家族联姻网络遍布朝野:姐夫是权倾朝野的蔡京,妹夫乃遗臭万年的秦桧,更有变法名臣王安石这样的远亲。如此错综复杂的权贵关系网,在北宋政坛实属罕见。
展开剩余75%【名门闺秀的文学启蒙】客新策略
李清照生于元丰七年(1084年),成长于济南章丘的显赫门第。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,兼任文阁大学士,是苏轼门生苏门后四学士之一;母亲王氏乃当朝宰相王珪的掌上明珠,知书达理,精通诗文。在这样钟鸣鼎食的书香门第中,年幼的清照得以博览群书,其父更破除世俗偏见,亲自教授诗书礼乐。不同于寻常闺阁女子习女红、学妇道,这位才女终日与经史子集为伴,在父亲藏书阁中寻觅到毕生挚爱。
十六岁那年(1100年)的元宵诗会,成为她才华初绽的舞台。当时李府大宴宾客,汴京文人雅士云集,席间以咏春为题即兴赋诗。当众人还在苦思冥想之际,这位身着鹅黄襦裙的少女竟豪迈地饮尽杯中酒,挥毫写下两阕《如梦令》。上阕常记溪亭日暮勾勒出少女郊游的欢愉,下阕绿肥红瘦以拟人笔法写尽暮春神韵。这两阕小令如同惊雷炸响文坛,一夜之间传遍汴京大街小巷,连当朝臣都在早朝时争相传阅。正是这场诗会,让时任吏部侍郎赵挺之的公子赵明诚,对这位才情横溢的少女一见倾心。
【错综复杂的权贵联姻】
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婚姻堪称天作之合。赵家不仅是山东诸城的名门望族,赵挺之更在徽宗朝官至尚书右仆射(宰相)。这段婚姻将两个显赫家族的政治资源完美整合。但鲜为人知的是,李清照母系家族的联姻网络更为惊人——她的两位姨母分别嫁入权贵之家,所生表姐、表妹的夫婿,竟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蔡京与秦桧。
蔡京作为六贼之首,在徽宗朝四度拜相,掌权期间大肆敛财,连姻亲李格非、赵挺之都难逃其政治倾轧。而秦桧更以莫须有罪名害死岳飞,其跪像至今仍在杭州岳王庙前谢罪。令人唏嘘的是,当靖康之变(1127年)金兵攻破汴京时,这些权倾朝野的亲戚无人施以援手。丧夫南渡的李清照,在流亡途中竟遭小吏张汝州骗婚,最终不得不以举报对方科场舞弊为代价才得以脱身。
【孤独晚年的文学坚守】
南渡后的李清照寓居杭州、金华等地,将满腔愁思化作《声声慢》中寻寻觅觅,冷冷清清的千古绝唱。尽管家族中曾有王安石这样的改革家远亲(王女嫁蔡京弟蔡卞),但新旧党争的隔阂使这份亲戚形同陌路。这位曾经沉醉不知归路的明媚少女,晚年独守与赵明诚共同收藏的金石书画,在守着窗儿的孤寂中,于绍兴二十五年(1155年)溘然长逝,终年七十一岁。侍女发现她时,这位词坛女王正安详地环抱着亲手编纂的《金石录》,枕边还放着未完的词稿,墨迹未干的毛笔静静搁在青瓷笔山上,仿佛仍在等待主人继续书写传奇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天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